2024信息类大学全国排名前十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办第12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办第21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公办第273)、湖南信息学院(民办第9)、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民办第17)、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民办第23)、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民办第27)、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民办第34)、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民办第53)、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民办第7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已成为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热门专业;该类专业具有就业面广,就业率高等特点,所以很值得大家关注。
那么,对于信息类高校而言,哪些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呢?哪些信息类高校更值得考生和家长在高考、考研中选择呢?下面新高考志愿平台就来带大家看一看2024年中国信息类大学排名榜,看一看有没有你想要去的学校?仅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2024信息类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最新排行榜)
1、全国信息类大学排名榜(公办)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12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11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73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2、全国信息类民办大学排名榜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9 | 湖南信息学院 | 6★ | 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 |
17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
23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
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
34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 5★ | 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
53 |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71 |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 3★ | 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
73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76 |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 3★ | 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
77 |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 3★ | 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
78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3★ | 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
95 | 广州软件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98 | 晋中信息学院 | 1★ | 区域知名应用型大学 |
101 | 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104 |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 2★ | 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117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 1★ | 区域知名应用型大学 |
据榜单显示,一共有19所信息类本科大学上榜!其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全国排名第125名,雄踞校友会2024中国信息类大学排名第一,荣膺2024中国四星级大学(4★)美誉,跻身中国高水平大学行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第3。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三所高校,各有什么特色。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开始与国科大举办联培专业,联培专业有电子信息类、人文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等8个专业,联培的学生有20%名额可以免试直读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
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在长达8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军工特色、行业特色。“勤以为学 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学校现有6个校区,占地1200余亩的新校区已经正式启用。
学校开设43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种类、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四川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开设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大气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网络工程、统计学、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省级重点学科: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基础数学
四川省双一流专项建设学科: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
相关推荐:
非双一流高校50强名单及排名榜(2024最新)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2024最新排行榜)
2024国家创新人才储备高校名单及排名(最新TOP100强排行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